从“四城同办”解码自贸港引才“秘笈” | 海客谈来源:海南日报理论评论融媒工作室 海南日报政文部 时间: 2025-10-27 07:45:53
“这个机会不能错过!”在重庆校招现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志凯说,专业对口,待遇满意,他最终选择了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并顺利签约。 10月25日至26日,海南在北京、重庆、杭州、长沙同步举办“封关拓新局·四城同办”校招活动。在全岛封关运作前夕,海南举办此次校招活动,释放关键领域人才需求,这既是服务自贸港封关运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展现自贸港建设新机遇的主动作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已是海南连续四年举办“四城同办”校招活动,经过四年深耕,海南打磨出了怎样的引才“秘笈”? 
10月25日,“封关拓新局·四城同办”校招活动在北京、重庆、杭州、长沙四城同步启动。图为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校招活动(北京站)现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龙 摄 诚意定力一以贯之 人气旺盛,双向奔赴。一字排开的招聘席位前,求职者与招聘团队热切互动……四年来,“四城同办”校招活动,成为海南越擦越亮的招才引智品牌。 这个“品牌”有何特点? 从举办地来看,2022年在上海、武汉、长沙、成都;2023年在北京、广州、西安、重庆;202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2025年在北京、重庆、杭州、长沙。每一轮选址始终锚定人才富集、产业契合的城市。 从规模来看,四年来,海南近3000家用人单位参与“四城同办”校招,线下线上累计发布约10万个(次)岗位。 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展现出海南求贤若渴的诚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城同办”校招活动,每次都是由海南省委、省政府主办,并由四位省领导分别带队,旗帜鲜明地传递出海南渴求人才、尊重人才的强烈信号,彰显海南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心。 
10月25日,2025年海南省“封关拓新局·四城同办”校招活动(重庆站)在重庆大学启动。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引才求贤,贵在诚意,重在定力。以“三顾茅庐”的姿态广纳贤才,不是一句口号,在海南已成为一种共识和常态。 这样的诚意和定力,引来一批批求职者将目光投向海南,更催生出“以才引才”的良性循环,不少人入职后还化身“引才大使”,带动更多人才来琼发展。北京大学硕士李晓铭就是其中之一。 一年前她还是应聘者,在2024年“四城同办”校招活动中实现身份转变,而今作为儋洋国际人才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在今年“四城同办”校招活动中,发挥“以才引才”的桥梁作用,除了在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发布海南招才引智信息,还与引才团队赴北京相关高校现场揽才,用自身经历为自贸港引才“代言”。 从“单向引才”,到“双向奔赴”,再到“以才引才”,海南用诚意筑就人才磁场,为自贸港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产业与人才精准对接 产业定位与人才需求相匹配,才能精准高效引才。 近年来,从推动四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优化升级,到以“五向图强”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从做好离岛免税、医疗、教育“三篇消费文章”,再到建设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两个岛”……海南加快开放合作,汇聚四方英才,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业态新需求层出不穷,比任何时候都更急需人才。 事实上,海南连续四年举办“四城同办”校招活动,本质上是跳出地域局限,在全国范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以产业为引领,为自贸港建设靶向引进急需人才。 
2025年海南省“封关拓新局·四城同办”校招活动(长沙站)现场,学生了解招聘信息。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选择不同城市、走进不同高校,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在于精准对接。 今年的“封关拓新局·四城同办”校招活动,海南用人单位提供近8000个岗位,涵盖医疗、教育、互联网、能源、旅游、科研、经济、航天、电子通信、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 综观此次校招,岗位选择多,全面覆盖海南四大主导产业;含金量高,重点引进“五向图强”新质生产力专项人才;发力精准,针对四城高校特色制定不同引才方向……点对点、面对面“靶向引才”,可谓下足了“引才功”。 这样的精准联动,让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找到回琼发展的契机。原籍海南的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吴易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黄盈盈等优秀学子,便是在“四城同办”校招活动中,通过专业对口的岗位实现“归巢”,以所学所长参与家乡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第四次“四城同办”校招还实现了新的突破,相较于前三次侧重招才引智,此次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这一调整,通过联动产业资源,为人才在海南搭建起更宽广的干事创业平台。 引才与择业的双向奔赴 “海南是宜居宜业的‘梦想之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赵元建在“四城同办”校招活动(杭州站)现场咨询岗位信息,表示对海南充满向往,希望能有机会赴琼发展。 “四城同办”校招活动连续举办,背后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求贤若渴的诚意,更有八方人才对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与干事创业平台的期待。 提到选择海南的理由,应聘者们的说法或许各不相同,但言语间都藏不住对这片土地的青睐。这份青睐,既源于海南的先天魅力,更源于自贸港的发展引力。 “我愿意加入海南,为自贸港建设加油!”10月25日,在“四城同办”校招活动(北京站)现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博士李祖钰现场应聘。她认为,海南生态环境好、人才政策优惠多,更重要的是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在即,未来可期,值得加入。 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风光,是吸引人才安家的“天然底色”;多元的美食风味、丰富的文艺活动,让生活在这里的惬意触手可及。而更打动人才的,是海南面向未来的多重发展机遇,尤其是全岛封关运作后,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新业态勃发、新需求迭出,大量创业机遇、就业岗位将不断涌现。 
2025年海南省“封关拓新局·四城同办”校招活动(杭州站)现场,学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机遇之外,海南更以实打实的保障体系打消人才后顾之忧。 落地服务不拖延—— 比如,在招聘现场,海南不少用人单位负责人遇到优秀人才时当即表示:“我们带编带岗而来,可以现场签约。” 又如,在日常保障中,海南组建644人的联络员队伍,创新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模式;发放“天涯英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医疗、子女入学等便捷服务;对高端人才或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退还。 
10月25日,2025年海南省“封关拓新局·四城同办”校招活动(北京站)在清华大学启幕。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龙 摄 人才政策不打折—— 比如,海南特意简化优化事业单位和国企的招录程序:用人单位可先签订聘用合同,后补办编制、聘用登记等手续;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的,对无岗位空缺的,可申请特设岗位聘用人才,进一步打破编制束缚。 又如,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可选择海南任一城镇(三沙市除外)落户,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随迁来琼,可申请住房租赁补贴或购房补贴;博士后出站考核合格,留在海南工作且符合条件的可直接认定为高级职称。每一项政策,都力求精准对接人才需求。 “宜居”的生态优势、“可期”的发展机遇与“可靠” 的保障体系,共同构成海南引才的核心吸引力,让“选择海南”成为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动选择。 封关在即,海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急需人才、渴望人才,持续开展“四城同办”校招等招才引智活动,也将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更磅礴的人才力量。 作者:责任编辑: 吉训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