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非遗焕发新活力!海口立法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时间: 2025-10-21 17:27:28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10月21日消息(记者 张野)日前,《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获批,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21日,海口举行《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新闻发布会,对新规做出解读。 海口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明盛介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尽管非遗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保护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不足、开发利用不够、文旅融合不深等现实挑战。出台新规旨在构建具有海口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文化动能。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张野 摄 《规定》共27条,聚焦非遗调查、认定、记录、建档、传承、传播等关键环节,建立系统性保护机制。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应将非遗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由旅游和文化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具体保护工作,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动态活态的保护格局。 为强化非遗资源保护,《规定》要求加强非遗调查与数字化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记录非遗项目,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对濒临消失的项目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同时,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冒用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等名义开展活动,维护非遗保护工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在要素保障方面,《规定》强调加强传承体验设施建设,鼓励合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或新建专题展示馆。通过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开设非遗课程、建立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等方式,培养后继人才。同时,推动建设非遗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采集、存储、展示与共享。 
 海口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明盛对新规进行解读。记者 张野 摄 为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规定》着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海口辨识度的文化品牌。支持将非遗项目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非遗演艺、商品、节庆品牌,建立消费促进机制。鼓励开发非遗特色街区、旅游景区和主题旅游线路,发展研学旅游,深化文旅融合。 在传播交流方面,《规定》支持利用传统节庆、重大活动开展非遗宣传,鼓励在城市公共空间如景区、公园、公交站台等融入非遗元素,让非遗可见可感可及。同时,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推动非遗对外交流合作,建立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提升海口非遗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 张野责任编辑: 曾令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