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谈 | 阿拉伯企业家组团来海南,有何看头?来源:海南日报 时间: 2025-04-30 08:29:20
作者李梦瑶 阿拉伯谚语说,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 这个4月,一道来自远方的阳光映照椰城:4月27日至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以下简称中阿企业家大会)在海口举行,吸引国内外政商界代表1000余人赴会。 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相闻,到新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携手同行,中阿友谊源远流长,不断续写友好合作的新篇章。作为中阿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阿企业家大会创办20年来,更是结下双方务实合作的累累硕果。 在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中,海南与阿拉伯国家又碰撞出了哪些“火花”? 
4月28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在海口开幕。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先将目光转向会场外,会发现海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交往互动,早已如火如荼—— 从阿联酋椰枣在文昌开花结果,到三亚黄秋葵、儋州茄子端上迪拜人民餐桌,海南与阿拉伯国家深化农业合作的故事不胜枚举; 从“海口⇌阿布扎比”“海口⇌迪拜”国际航线相继开通,到海南直达中东集装箱航线完成首航,海南与阿拉伯国家既“通海”也“连天”; 从卡塔尔进境飞机来海南喷涂维修,到海南开展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旅游推介活动,再到洋浦港与阿布扎比港建立姊妹港关系,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区(KEZAD)成为海南自贸港的全球自贸区(港)伙伴,海南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向机制化、全方位、宽领域不断拓展。 数据最有说服力。近3年,海南与阿拉伯国家联盟货物贸易额年均增幅均超30%,2024年已突破240亿元。 山海之远,民心相通。两地人民坦诚相待、互利共赢,分享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留下一段段佳话。 再将目光转向会场内,海南与阿拉伯国家互动热烈,达成一揽子合作与共识。如,发布《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海口宣言》,鼓励阿拉伯国家企业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双方企业、商会组织及政府部门签订多项合作协议等。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对接洽谈活动现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瑶 摄 可以看到,海南与阿拉伯国家区域合作的“同心圆”越画越大,协同发展的“向心力”不断增强。 ——目标一致,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从沙特的“2030愿景”到阿联酋“2071百年计划”,再到海南的“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翻开海南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蓝图,不少关键词同时出现,如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落在更具体的产业上,海南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与中阿合作的新兴领域高度契合,便是一个生动佐证。 于这一层面而言,海南与阿拉伯国家深化合作,是双方发展战略对接的具体体现,符合双方共同的长远利益。 ——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海南与阿拉伯国家在发展路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方面存在差异,有差异就有互补,而互补正是合作达成的基石。 如,阿拉伯国家能源资源富集,拥有能源转型的强烈意愿,而海南正在建设清洁能源岛,在新型储能、智能微电网、利用海上风电制绿氢绿醇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成功打造了博鳌零碳示范区等一批示范工程。一方有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一方有产业基础、技术优势,这让双方在能源转型领域拥有巨大合作潜力。 
4月28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上,两名与会人员在会议间隙进行交流。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基础扎实,深化合作水到渠成。 从两地航线不断织密,到众多合作平台为双方构建起畅通高效的对话机制,再到合作项目持续落地释放共赢红利,海南与阿拉伯国家长期以来的交往合作,逐步夯实了两地经贸往来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和人文交流的“心联通”,为双方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这一背景,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加快推进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先行先试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提升自贸港开放能级,无疑也进一步放大了对阿拉伯投资者的“磁吸力”。 正如阿拉伯农工商会总联盟秘书长哈立德·哈纳菲所言,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期。希望与海南共建人才创新交流平台,并以此为着力点推动双方在橙色经济、文化旅游、经贸投资、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合作交流。 可以说,海南与阿拉伯国家进一步深化交往与合作,符合双方人民普遍期待,是人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值此关键之年,中阿企业家大会选在海南举行,并专门设计了海南自贸港专场推介会,安排了多条路线商务考察和调研,让阿拉伯国家的企业家和国内企业家近距离了解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成果与发展机遇,更是恰逢其时、恰逢其势。 值得期待的是,跨越山海之远,志合者再次“双向奔赴”,必将续写共赢新篇。 作者: 李梦瑶责任编辑: 周玉敏
|